产学研成果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achievements
安徽省祥雨电气有限公司产学研成果: 一、超高压电源领域 2021年10月安徽省祥雨电气有限公司团队,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CFETR 负离子源中性束系统验证样机研制” 项目中,全程参与NPC电源研发,生产制造及联合调试,并于2023年09月12日顺利通过了来自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课题验收会,经过认真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课题考核指标现场验证。 中性束注入(NBI)由于物理机制清楚和加热效率高等优点,是磁约束聚变装置最主要的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手段之一。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基本目标是达到点火条件并实现稳态运行,以开展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实验研究。高能量(MEC)稳态运行的NBI系统是聚变装置实现高参数,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电源系统作为NNBI辅助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整个NNBI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是NNBI系统束流能量的直接来源,NNBI电源系统图及参数如下。 二、电能质量领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学科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许多关键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经验借鉴。特别是EAST运行需要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等极限环境,从芯部上亿度高温到线圈中零下269度低温,给装置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方面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它的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使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EAST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低次谐波和间谐波,并呈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放大,这将影响到装置本身和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低次谐波,尤其是二次谐波,间谐波治理是全世界亟待攻克难关。瞄准这一技术难题,团队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出“低频抑制混联滤波装置”,创新地将抑制低次谐波与无功补偿功能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无源滤波装置的局限,突破了有源滤波容量、成本高的限制。低频抑制混联装置在有源滤波应用电压,极限容量和间谐波治理方面都有突破,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该项技术切实模拟EAST极向场电源的电网阻抗特性及谐波发射特性,完成技术路线验证,实现对低频谐波有效抑制,不仅为解决EAST大科学装置低次谐波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及科学实验数据,同时也为国内外其他大科学装置和许多工业现场低次谐波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为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做技术储备。 三、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平台 四、百分百国产化军工电源 五、产学研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省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核工业西南物理工程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